议程下载
TEL:+86 21 5058 9600
EMAIL:marketing@opplandcorp.com
WEB:www.opplandcorp.com
主办方
承办单位
官方支持机构
特邀研究机构
往届会议
往届赞助商
【观点】来小康:储能没有捷径可走

风光储输示范效应明显

"现在看来,我们此前预想的储能电站应该完成的功能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实现。"来小康对2年来化学储能电站在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的表现甚为满意。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15日,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一期工程保持稳定运行,日发电量屡创新高,已累计输出优质、安全、可靠的绿色电能超过7亿千瓦时。

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目前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风电场可利用率已上升至98%,光伏电站可利用率提升23%,储能电站已具备24小时不间断参与联合发电的条件,并能在"平滑波动"和"削峰填谷"运行模式间灵活切换,实现了长周期风、光发电波动尺度控制。其中风光储联合发电互补机制及系统集成、风光储联合发电监控、大规模多类型电池储能电站集成及调控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初衷是想把风、光、储这几种方式联合起来,针对风光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以电池储能作为载体,实现风、光、储多时间尺度的出力互补,使风、光发电达到或者接近常规电源,并探索出最为优化的联合配比比例。

储能电站在其中需要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平滑联合发电的波动性,增强可控性,减少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二是跟踪发电计划出力,提高联合发电的预测性,减小出力偏差;三是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提升系统可调度性;四是参与系统调频。

在印证了储能电站的功能都能实现之外,来小康认为,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则是进行大规模数据的采集和深度挖掘。

"搜集合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是风光储输示范项目运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往往搭建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相关的数据库可能只需要1~2年的时间,但是,不断积累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则需要长期的努力。"

来小康表示,除了实现储能的应用功能之外,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另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日常数据的收集,对储能电站的经济性进行评估。这其中包括储能电站的运维费用、人工成本,以及其他方面的花费等。

没有捷径

通过在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同台竞技,目前,第一批进入储能电站的磷酸铁锂电池、钒液流电池、钛酸锂电池、铅酸电池都表现出了各自的不同特性。

"在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磷酸铁锂电池的运行效果非常好,效率能达到80%以上,此前大家担心它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自储能电站运行以来,磷酸铁锂电池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来小康强调。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1兆瓦以上的储能电站示范工程有190多个,其中锂电池的使用比例是最高的。除了看好锂电池以外,他同时提到液流电池的特性是在运行中没有安全隐患,使用寿命也较长,但是效率目前只能达到60%,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安装起来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他强调,这些结论只是针对风光储输示范工程2年多时间内所获得的数据而言,未来的运行状态如何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同时,他反对用简单公式,通过简单的加减乘数来评价储能电站的经济性。

"不能简单的说一种电池的经济性优于另一种电池,因为目前我们所有的结论都是依据2年多来各种电池的运行数据。没有足够的数据作为支撑,并且在化学电池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储能电站的成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他眼里,实际上每一种电池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要满足电力系统对电池储能高效、寿命长、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的条件,储能行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来小康曾经提出,储能电池要真正实现商业化,必须同时满足电池循环寿命达到5000次及以上、单位发电成本低于1500元/千瓦时,能源转换效率在80%以上,才有商业化的可能。

"目前电池的单项指标都能实现,但是要满足双向指标,尚存在一些困难。"来小康表示,很多电池生产厂家表示,其生产的电池的循环寿命能够达到5000次,但是成本却居高不下;或者有的生产厂家表示成本能满足低于1500元/千瓦时,但是循环寿命离5000次相差甚远,能源转换效率也低于80%。

因此,来小康强调,储能的技术进步是进入商业化应用的前提,他依然坚持"2020年,储能技术应用将迎来拐点"的观点,在此之前,他认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脚踏实地不断推进储能技术水平的提升,迎来技术发展的拐点,最终储能才能迎来大规模的应用。"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第三届储能技术中国国际论坛2014 . Copyright © 2009 Oppland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Oppland Corporation reserves the right to change the venue and content of the event should circumstances require (Best viewed at 1024 X 768,IE 7.0)
Contact: Tel: +86 21 5058 9600 Fox: +86 21 5058 5987 Email: marketing@opplandcorp.com
Copyright © 2009 Oppland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