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飞机使用寿命的那点事儿 |
关于飞机使用寿命的那点事儿 我们常常会说,民航飞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在25年左右。然而在这个看似通俗易懂的表述背后,值得我们追问和深思很多问题,比如,到底什么是飞机的使用寿命?我们该如何来准确地界定和计算?影响因素有哪些?在这个平均数字背后,有哪些信息"被平均"了? 飞机平均寿命数字历来如此么?未来怎么变化?等等。 关于飞机使用寿命的讨论,一直航空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因为它是影响飞机折旧、残值评估、租金水平和资产再处置选择等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为此,笔者重点借鉴ASCEND航升公司和国内民航资源网有关商用运输飞机的相关数据,也参考汇总了来自波音公司等的专业报告和意见,尝试梳理一下当下关于飞机寿命和未来变化趋势讨论的各方观点,发表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怎么界定和计算飞机使用寿命? 我们追根溯源,一个有意义的关于飞机使用寿命的量化界定,理论上应该是把飞机交付投入商业运营的时间点作为起点,把飞机退出机队的时间作为终点的时间间隔,并且这个退出时间,是飞机运营商认为继续安全有效地使用这架飞机所需的维修和运营成本要超出运营所带来的收益时所做出的时间点选择。基于此,我们其实用"飞机经济使用寿命"(aircraft useful economic life)这个叫法,尽管不够通俗,但是比较准确的。而且,关于这个概念,国际运输飞机贸易协会(ISTAT)的手册里倒是有一个专门的定义: 可惜的是,ISTAT给出的概念定义,还是太过笼统,如果我们想以此来推导一个计算飞机经济使用寿命的计算公式,那是做不到的。影响飞机经济使用寿命的因素不仅仅和机型相关,还包括航空公司的运营模式,投入飞行的航线特点,飞行环境,当地运营和维修条件,当地经济条件因素,油价变化,新替代机型开发等等其他很多因素,而飞机制造商,运营商,出租人或投资者们更会站在各自有益的立场去选择性地评估和讨论飞机寿命问题,因而我们指望有一个业界一致的计算办法,是不可能的。 如果未来无法量化预计,那我们只好从过往的历史数据里,去寻找测算飞机经济使用寿命的有效替代和办法,事实上,业界也通常用飞机平均退役机龄数据来作为衡量飞机经济使用寿命的有效替代。而且,一般地,我们会用的两个数据指标: 某机型飞机永久退役的平均机龄,或是某机型飞机从交付使用到机队中50%的飞机退役的时间间隔, 或许可以叫"机队半存活年限"。比如,假设一个4架B737-200的机组,其中: 第3架的退役报废机龄为26年; 我们一直在说"平均",因为只有关于某型号相同飞机机队,或起码是某细分市场相关竞争机型的机队平均退役机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评估和考察,仅仅考察孤立的某一架飞机的退役年限,情况千差万别,几乎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举几个极端的例子,美国边疆航空公司(Frontier Airlines)的一架A318飞机曾在仅仅服役27个月后就退役拆解;而加拿大Buffalo Airways航空公司至今还在商业运营的6架DC-3飞机,该机型首飞和交付要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其服役年龄已超过80年,而Buffalo Airways公司老板McBryan表示,他相信这些DC-3飞机还能飞30年。 全球飞机退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此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波大的飞机退役潮正在到来。基于ASCEND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全球商业运输飞机市场总计退役了8500架左右飞机,而未来20年,全球将退役12400架(空客预计)乃至15000架(波音公司预测)飞机,都将接近自商业航空运输诞生以来历年退役飞机总和的2倍。 飞机使用寿命正在缩短? 我们首先还是继续来看一些数据: 我们不管它用的是哪个指标去计算的数值,事实上,无论用什么指标或计算办法,我们能看到的数值变化趋势是一样的,那就是最近几年飞机退役机龄正在下降。 而寻找趋势背后的依据性意见,我们大概可以总结有: 然而,很重要的是,这里值得我们继续追问,甚至质疑:从数值上看到的下降变化趋势,是结构性的么?还是周期性的阶段变化?或者,近年来飞机平均退役机龄的下降,就意味着飞机的平均经济使用寿命在逐渐缩短?新飞机比老飞机越来越不耐用了? 这里我们需要看一些其他角度的相关数据。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新一代飞机的平均经济使用寿命和老一代飞机相比,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 最后说一说国内的情况。民航局最新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民航运输飞机数量为2370架,新增225架。民航资源网的数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内地航企引进飞机158架,所以基本上这几年我们国家的民航机队都以每年200-300架的速度在增长,机队平均机龄在5-6年,和国外相比是算比较年轻的。 至于我国民航飞机退役的情况,我们首先看到: 以上总结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飞机使用寿命的那点事儿。仓促行文,其中不可避免地有浅陋或不成熟的理解和观点,希望业界专业人士交流指正。 |
